<address id="fpfhb"><address id="fpfhb"><listing id="fpfhb"></listing></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fpfhb"><listing id="fpfhb"><meter id="fpfhb"></meter></listing></address>

              網站首頁

              繪就城市新畫卷 筑造宜居幸福城——灣里管理局內外兼修建設美好家園

              大字 日期:2022-09-28 來源:南昌新聞網

                嶺秀湖畔白鷺翩躚,梅嶺山前溪水潺潺;招賢大道穿城而過,繞城高速凌空而上;休閑綠地優美宜人,老舊小區改造正酣……

                畫卷鋪展,萬般精彩。多年來,灣里管理局緊緊圍繞“打造一園三區,建設幸福灣里”的目標任務,立足自身特色,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厚植發展之勢、做實民生之功,積極探索承載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的“灣里實踐”。

                如今之灣里,城市氣質塑新、顏值煥新、內涵增新,路更寬、城更綠、水更清、民更安,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新城正加速崛起。

                城市更美麗——

                更新城市面貌 聚力鄉村蝶變

                綠油油的草地、干凈整潔的石凳、別出心裁的景觀……在雙馬石路與梅嶺大道交叉口的休閑空間,孩童正在嬉戲,老人們在長亭下聊天,陽光透過老樟樹的葉子灑下光影,一派愜意景象。漫步登山樂道,水聲、花香、蟬鳴如跳動的音符,讓人樂享大自然的原聲和美景。

                小而精的街頭綠地公園讓不少居民喜出望外?!凹腋浇羞@么個小公園,方便我們茶余飯后閑逛散步,環境好,設施配套也很全,我和鄰居每天都會來這轉轉?!弊≡诠珗@周邊乾茂山莊小區的居民蔡月花笑著說。

                近年來,灣里管理局堅持把精細、精品、精致的理念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質、扮靚城市顏值,著力打造城市中央公園?,F已高標準建設嶺秀湖廣場、磨盤山森林公園、月亮灣山體公園、九龍溪生態休閑公園等城市公園和街頭游園20余個,完成植樹造林400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67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43.28%。

                此外,灣里管理局還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衛生治臟、公共服務治差等措施,不斷加強城市道路和空間綜合治理,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讓灣里更有顏值、更富活力。

                除城區外,灣里各鄉村也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走進太平鎮太平村,綠意盎然的花草整齊排列,樹蔭環繞著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蜿蜒在青山綠水間,富有鄉野田趣的墻繪給村莊增添了一絲別樣的生機與靈動。

                “以前咱村子里道路坑坑洼洼,家禽到處跑,垃圾堆在一起臭氣熏天,別提多煩心了?!闭勂鹕瞽h境的“大變樣”,村民王世平樂呵呵地說道,“如今你再看看,道路鋪了瀝青,房前屋后干干凈凈,環境好、空氣也清新,真讓人高興!”

                隨著村容村貌的持續改善,村民們也因此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近幾年,太平村引進了樸心農場項目、鐵皮石斛種植產業,每年累計增收18萬元,進一步培育壯大了鄉村特色產業。

                “通過項目帶動,不僅促進村內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的改善,而且促進了農家樂以及民宿發展。我們正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實?!碧酱羼v村第一書記陳霖光說。

                昔日小山村,今朝換新顏。太平村的變化只是灣里管理局扎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灣里管理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以“兩整治一提升”行動為主抓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生活更美好——

                提升基礎設施 優化交通路網

                穿行于灣里的大街小巷,小區精致、路網暢通、綠意蔥蘢,時刻能感受到如畫的風景,生態宜居已成為灣里留給到訪者的第一印象。

                “以前小區的路坑坑洼洼,空中電線、網線亂成一團,東家搭棚西家種菜,完全沒有規劃,道路也窄得停了車就走不了人?,F在真是大不同,我都快不認識了?!睏铥惼妓幼〉氖扌^在灣里管理局“大刀闊斧”的改造下舊貌換新顏,墻體穿上了“新衣”,車輛也停放有序。每當夜幕降臨,樓道間的照明燈亮起,居民們總是圍坐在院內閑聊賞景。

                建宜居溫馨家園,提升群眾幸福感。多年來,灣里管理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保障民生需求出發,整合轄區資源,優化服務業態,在環境整治、社區養老、醫療衛生、便利生鮮、文化服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全面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著力破解老舊小區、棚戶區環境“臟、亂、差”問題。2017年以來,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3個,總投資5180萬元,惠及5254戶居民;2012年來,實施棚改安置房項目5個(輪),年投資30.09億元,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變化日新月異。

                特別是今年以來,灣里管理局緊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城中村(開放式居民區)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難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圍合服務管理工作,不斷促進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目前轄區18個圍合區域已全部完成圍合建設,切實捍衛了居民的居住安全。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灣里管理局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迅猛,城區供水、供電、供熱、燃氣、通信、垃圾處理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寬闊整潔的柏油馬路,步步皆景的行人走道,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公交站臺……穿行在提質改造后的招賢大道、羅梅公路,原本坑洼、狹窄、陳舊的現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感滿滿和車暢人歡的“高顏值”景象。

                如今的灣里已累計建成城市道路50余條,共計50公里,基本形成了內連外拓的城市路網;公交線路23條,投放公交超過175輛,農村公路行政村通達率100%、自然村通達率98%,居民出行更便捷。同時,隨著公交“一卡通”、共享單車和“巡游+網約”出租車運營模式的推廣應用,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基礎設施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進、路網建設步伐加快,灣里的吸引力、競爭力也隨之提升。

                百姓更舒心——

                擴充教育資源 完善醫療服務

                教育醫療一直是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焦點。

                灣里管理局精耕細作、步步向前,下大力氣突破制約教育、醫療事業發展的難點痛點,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群眾就醫、上學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攀升。

                今年5月,灣里管理局與南昌市第二中學達成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共同合作建設灣里管理局九灣學校(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校)。

                盡最大努力讓廣大群眾享有一流的教育資源,是灣里管理局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秉持這一“初心”,灣里管理局在高起點規劃布局教育設施的同時,也將高標準建設更多的“優質學?!睂戇M發展藍圖。加大資金投入,2015年至今共投入16.68億元,占全局財政總收入25.92%;優化網點布局,全局共有中小學22所(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小學9所、教學點6個),幼兒園3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6所)、公辦學位19000余個。如今的灣里,正著力建設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讓基礎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孩子幸福的笑臉、家長真實的夸贊,為灣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寫下了生動注腳。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惠民的舉措就落到哪里。

                6月10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灣里管理局、南昌市第四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歷經一個月準備期,南大一附院專家團隊正式入駐,灣里的醫療衛生事業自此邁上嶄新臺階。

                除了不斷升級的共享醫療服務,灣里管理局還依托城市醫聯體等合作模式,與省市屬醫院錯位對接、精準轉診,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暢通了“上轉醫院專家診療、下轉基層康復保健”的雙向轉診渠道。隨著招賢衛生院、幸福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梅嶺中心衛生院與市級基層醫療機構醫聯體的建成,轄區內各衛生服務中心真正成為居民的“健康管理中心”。

                為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近年來,灣里管理局持續推進“1+5+X”社區鄰里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點建設,新建站前街道翠園社區、幸福街道愛民社區、磨南社區、陽光社區4家鄰里中心健康小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發展更持續——

                厚植生態底色 激發綠色動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市郊區”到“主城區”再到“中心花園”,一直以來,灣里管理局扎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始終將良好的生態條件作為永續發展的根基、命脈、優勢,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提升城中有景、景在城中、山城融合的生態品牌效益,交出耀眼的“綠色成績單”。

                近十年,灣里管理局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以上;扮靚最美森林“風景線”,完成森林“四化”建設、人工造林5000余畝,低產低效林改造4000余畝,全力打好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戰等;邁出生態轉化“大步伐”,積極策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價值全面評估,抓好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試點工作。用心治理“一灣水”,其中城鎮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100%,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到Ⅲ級標準,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覆蓋,“來灣里、我養你”品牌持續唱響。

                “美麗生態”點亮“美麗經濟”。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和旅游資源,灣里管理局以全力打造“休閑康養新高地、旅游娛樂目的地”為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全域旅游,努力探索實現“兩山”轉化的新模式、新通道,讓“美麗經濟”的成色愈發光亮。

                當前,通過優化梅嶺景區空間布局,灣里管理局正整合山上山下資源,形成核心引領、游線串聯、五個集鎮(招賢休閑運動小鎮、梅嶺國際研學小鎮、太平慢生活小鎮、羅亭鮮花小鎮、洗藥湖康養小鎮)組團、各大景區競相發展的格局。隨著月亮灣山體公園、九龍溪生態休閑公園等一批地標式、打卡式、體驗式景觀的打造,灣里旅游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據統計,2012年,灣里旅游接待游客190.17萬人次。到2021年,旅游接待游客233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758547.59萬元。

                城美人好,宜居宜業。如今,灣里這顆鑲嵌在洪城的耀眼明珠,正以優越的品質、深厚的內涵彰顯著獨特風情,也將在未來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萬晨 南昌日報記者 殷思萌)

              [責任編輯:孫益君]

              南昌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文字、圖片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并且不以盈利為目的,轉載稿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南昌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南昌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網站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網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已經由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南昌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系,如果本網所轉載稿件的作者或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ncnews@ncnews.com.cn)或電話(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網,本網將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對于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

              < 設置
              + - 正文字號
              少妇与黑人一二三区无码视频

                  <address id="fpfhb"><address id="fpfhb"><listing id="fpfhb"></listing></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fpfhb"><listing id="fpfhb"><meter id="fpfhb"></meter></listing></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