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持續推進交通擁堵治理工作
精細化管理讓城市“脈絡”更暢通
在南大二附院紅角洲院區,交警在引導群眾有序停車,確保交通暢通?! ?/p>
交通作為一座城市的“大動脈”,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市堅持精細化管理,完善優化交通設施,研判居民需求,狠抓違法整治,讓群眾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截至目前,全市排查交通堵點897個,已完成銷號813個;收集群眾治堵建議1093條,已采納801條并全部完成。
優化配套設施 提升管控能力
9月26日,記者來到象山北路疊山路口,路面干凈整潔、平坦舒適,待轉區標線清晰醒目,來往車輛井然有序……
“以前象山北路疊山路口交通擁堵,早晚高峰時段,總有些非機動車亂入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影響了車輛通行效率,每天都有堵點?!本幼≡谥苓叺氖忻窭盍架姼嬖V記者,針對該路口擁堵問題進行改造后,路口重新施劃了標線,擴大了待行區范圍,路口四個方向加裝了禁止掉頭標志、標線,還加裝了非機護欄,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為把堵點問題解決徹底,該轄區交管局還主動對接科研所,優化路口信號配時,路口四個方向非機動車提前放行時間增至10秒,增加南面機動車直行綠燈時間,減少南北、東西方向左轉時間,大大縮短了信號周期時間。
象山北路疊山路口的交通設施優化,只是我市堅持精準治堵路上的一個縮影。
在黃家湖立交綠茵路口,南北直行車流量遠大于北左轉車流量,當左轉綠燈放行時,直行車輛在左轉車道前方變道加塞,后方左轉車輛卻不能通過路口,導致車輛擁堵嚴重,路口通行效率低下。為此,我市強化整治舉措,在信號配時上,增加相應方位的綠燈時間,南直行高峰每小時通過車輛由原1700輛提升至1900輛左右,通行能力提升了11.8%。
交通擁堵治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2020年,南昌將堵點治理作為重點工作推進,成立了市公安局交管局治堵辦,并設立排查組、治理組、評估組、綜合組,齊心合力治堵點。精耕細作道路資源,路口渠化寸土必爭,按照“一點一策”的原則,打好“鐵腕治堵”組合拳,抓細抓實全區交通擁堵治理各項工作。通過實施“小改小革”、加強交通管理等措施,暢通城市“微循環”。
研判居民需求 提升通行效率
“南大二附院紅角洲院區之前進出口均設置在學府大道上,每日就診車輛排隊最長達200多米,造成學府大道路段嚴重擁堵,路口延誤指數為46.64。醫院日接待人數約5000余人,就診車輛2300余輛,但醫院現有停車泊位只有600個,導致進場停車難,入口處車輛排隊嚴重?!笔泄簿纸还芫旨t谷灘大隊紅角洲中隊警長鄔文杰介紹道。
為有效解決學府大道擁堵現象,南昌市交管局對該醫院的周邊交通組織進行了優化調整。將學府大道進出口改為出口,且僅允許急救車輛進入,另外在新維瀚路設立就診專用通道進口,解決醫院學府大道門口排隊擁堵問題。同時,積極協調周邊停車場,引導醫院職工將車輛停放至醫院外停車樓,空出近300個車位供就診者使用?!罢魏?,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紅角洲院區路口延誤指數下降至19.76,醫院門口再無排長隊現象?!编w文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轄區交管大隊還專門安排警力,在該院進出口及周邊道路進行常態化值守和巡邏勸導,對過往車輛和候診車輛分道管理,嚴防交通擁堵、引導群眾停車。
近年來,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充分依托民意中心、12123交通安全語音服務熱線、投訴信箱以及“南昌交警”微信公眾號平臺,向社會征求堵點治理意見,同時主動深入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征求治堵意見建議,對群眾提出的每一條意見建議,逐一進行分類、調研論證,制定堵點治理推進時間表,落實責任、整體推進、銷號治理,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狠抓違法整治 規范通行秩序
在南昌九洲大街與撫生路的十字路口,交警正在來往的車流中,對騎乘電動車人員不戴安全頭盔、闖紅燈、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澳嫘?、混行機動車道會加大事故發生率,增加道路交通沖突,今年以來,我們加大了對酒醉駕駛、‘三超一疲勞’、老年代步車違規上路、機動車亂鳴笛、亂變道等違法亂象的打擊力度,全力維護好我市道路交通環境?!闭趫糖诘慕痪断嗾嬲f。
“依托于公安專網、天網等數據資源,我們全面推行‘桌面+路面’巡查機制,由過去的等待警情轉變為主動研判警情、搜尋警情,極大地提高了警情的發現效率?!笔薪还芫种笓]中心民警胡志峰告訴記者,自2020年12月25日起,市交管局全面啟動鐵騎勤務,組建裝備規模800輛鐵騎的鐵騎中隊,以“分段布警”“多點屯警”布警模式,全力投入早晚高峰交通治堵、事故處置等工作,實現靜態布警與動態騎巡互為補充,“治亂緩堵”,營造安全暢通的道路環境。
此外,我市還建立交通堵點實時動態優化排查機制,加大對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重點區域交通擁堵排查整治力度,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流程再造”,加強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品質。(南昌日報記者 胡彥思/文 楊紫韜/圖)
相關新聞
南昌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文字、圖片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并且不以盈利為目的,轉載稿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南昌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南昌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網站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網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已經由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南昌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系,如果本網所轉載稿件的作者或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ncnews@ncnews.com.cn)或電話(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網,本網將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對于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