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聲回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習近平: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這段話出自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
洛陽市孟津區白鶴鎮鐵謝村坐落在黃河邊,曾幾何時,這里污水亂排、侵占濕地的現象較為普遍。
身為黃河村級河長,該村黨支部書記呂建松帶領村干部,拆除40余家沿河養殖場,整治污水管道,實現雨污分離,保護黃河水資源,讓黃河水變得“更清了”,也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
得益于引黃灌溉,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在黃河水的滋潤下,發展種植原陽大米。
如今,在水牛趙村廣闊無垠的稻田里,趙俊海等水稻種植大戶探索“稻蟹(蛙)共生”模式,發展“水牛稻田園綜合體”,獲得多重收益。
2021年,黃河實驗室在河南鄭州掛牌成立,黃河裝上“智慧大腦”,為全面提升黃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推進流域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原大地上,沿黃生態廊道蜿蜒逶迤,黃河濕地公園綠樹成蔭,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沿黃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一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畫卷正在黃河兩岸徐徐展開。
相關新聞
南昌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文字、圖片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并且不以盈利為目的,轉載稿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南昌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南昌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網站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網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已經由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南昌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系,如果本網所轉載稿件的作者或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ncnews123@sina.com)或電話(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網,本網將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對于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